刘鉴峰团队开发了一种光激活的自增敏型纳米材料用于化学-光热治疗乳腺癌

发布时间:2021-10-14 文 / 发布人: 图 / 发布人:
文字:

2021915日,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为唯一完成单位在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上发表题为“NIR-activated self-sensitized polymeric micelles for enhanced cancer chemo-photothermal therapy”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制备了一种具有活性氧(ROS)响应性的吲哚菁绿(ICG)偶联和藤黄酸(GA)负载的自增敏型纳米胶束,作为一种高度肿瘤特异性的近红外光(NIR)激活的药物递送系统,用于对乳腺癌的化学-光热联合治疗。  

光学疗法联合光控化疗药释放的策略是一种新兴的时空可控的癌症精准治疗方法。本研究以ROS敏感的酮缩硫醇(TK)为连接键,将亲水性的聚乙二醇(PEG)和疏水性的ICG进行偶联,合成两亲性聚合物PEG-TK-ICG,通过自组装技术制备出可被NIR激活进行药物释放和光热转化的纳米胶束(PEG-TK-ICG PMs),用于负载生物活性分子GAGA@PEG-TK-ICG PMs)。该载药胶束抗光漂白能力强、光热转化效率高、生物相容性好,并展现出极好的肿瘤靶向蓄积性能。在NIR激光照射下胶束中的光活性基团ICG能将光能转化成过高热对肿瘤进行光热治疗(PTT),同时还能将光能传递给周围的氧分子,产生ROSROS可反馈于胶束,裂解TK连接键使胶束解组装,释放GAGA不仅可作为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化疗药物,还能与细胞为抵抗过高热所高表达的热休克蛋白(HPS)相结合,降低HPS的含量,从而降低肿瘤细胞的热耐受能力,增强肿瘤对PTT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该纳米体系通过化疗协同PTT,对小鼠4T1乳腺癌模型的肿瘤抑制率高达97.9%,且毒副作用甚微。  

该项工作开发的这种NIR激活下兼具可控性释药和PTT功能的自敏化纳米系统在乳腺癌的精准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该研究得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2016-I2M-3-02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173121708048)等项目资助。刘金剑副研究员、黄帆副研究员和刘鉴峰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杨丽军助理研究员为论文的第一作者。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6836592100496X?via%3Dihub

 

 

杨丽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