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SPECT双模态成像探针导航乳腺癌光热/光动力治疗

发布时间:2022-12-01 文 / 发布人:王佃余 图 / 发布人:王佃余
文字:

乳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全球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结合精准治疗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克服乳腺癌的最有效策略。光疗,包括光热疗法(PTT)和光动力疗法(PDT),由于具有高时空可控性、低毒副作用及微创性的优点,在癌症治疗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发现,PTT产生的热不仅能诱导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提高光敏剂的胞吞,还可促使瘤内血流加速,缓解乏氧,从而促进PDT。反过来,PDT产生的ROS能够消除热耐受的肿瘤细胞,从而增强PTT的疗效。因此,PTT和PDT联用有望通过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使抗肿瘤效果最大化。作为一种需要外源性光激发的治疗方式,光疗必须在影像学指导下进行,以明确照射部位和最佳照射时间点。然而,单一成像往往不足以实现精确的肿瘤诊断和定位,因此开发多模态影像探针用于导航肿瘤光疗意义重大,将有望对光疗的临床应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基于以上,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刘鉴峰团队联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以及武警天津总队医院开发了一种新型荧光/SPECT双模态成像探针,用于导航乳腺癌PTT/PDT。该探针的组分均为FDA认证或内源性的物质,生物相容性良好,并能通过体内长循环和EPR效应靶向富集于乳腺癌肿瘤组织,特异性地在肿瘤部位发射出高灵敏度的荧光信号和放射性信号,从而实现对乳腺癌肿瘤的准确诊断和精确定位。在影像学导航下,对肿瘤部位进行近红外激光照射,可迅速提升肿瘤局部温度并产生大量ROS,有效杀伤肿瘤细胞,展现出极好的乳腺癌肿瘤PTT/PDT治疗效果。该研究为乳腺癌的诊疗一体化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案。

地图

描述已自动生成

相关工作以“ICG-Loaded and 125I-Labeled Theranostic Nanosystem for Multimodality Imaging-Navigated Phototherapy of Breast Cancer”为题发表于《Biomaterials Science》杂志。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硕士生王佃余、曹茜楠及武警医院博士生岳建兰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刘鉴峰研究员、杨丽军副研究员、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张文学主任以及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沈文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论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等基金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9/D2BM01551J

 

图/文:王佃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