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损伤救治室揭示微塑料四溴双酚A加剧电离辐射损伤效应

发布时间:2023-01-12 文 / 发布人:尚悦 图 / 发布人:尚悦
文字:

2022年10月19日,辐射损伤救治室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杂志上发表了题为:“Tetrabromobisphenol a exacerbates the overall radioactive hazard to zebrafish (Danio rerio)”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采用斑马鱼模式生物模型评价了微塑料四溴双酚A(TBBPA)对机体电离辐射损伤的影响,首次证实微塑料可能是影响电离辐射损伤的重要因素。

伴随着塑料制品在生产生活、医疗餐饮等领域的广泛使用,其分解成分微塑料作为新兴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受到了越来越的关注。微塑料经水生和海洋生态系统食物链逐级传递会将有毒污染物向人类转移,成为慢性和长期的健康危害因素。在医疗领域,大量塑料来源的医疗器械(如输液管、注射器、药品包装及植入性医疗器件等)的使用进一步增加了病人的微塑料暴露风险。因此,微塑料-放射性损伤双重影响因素产生的机体放射生物效应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采用胚胎、幼鱼和成鱼三个不同阶段的斑马鱼模型研究了TBBPA对电离辐射损伤的影响。通过分析胚胎畸形率、孵化率、体长、眼周长等发育形态学指标,游动速度、游动距离、穿梭次数等行为学指标,多器官组织学形态及炎症凋亡因子分子水平等指标,探究TBBPA对造血系统、胃肠道系统、神经系统及生殖/发育系统辐射损伤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TBBPA加重了辐照所导致的胚胎早期发育畸形和血管生成异常,削弱了受照幼鱼的运动活力,加重了斑马鱼成鱼多器官组织学辐射损伤、神经行为障碍和发育不全以及后代的代际辐射神经毒性。TBBPA是通过增强炎症和凋亡反应,扰乱内分泌系统及基因表达谱从而加剧电离辐射效应。

本研究首次揭示了微塑料成分是加重电离辐射效应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以此提示核辐射突发事故受照人员或临床肿瘤放射治疗病人饮食中应尽量避免含有和/或产生微塑料的饮食和塑料用品的使用,以免加重辐射损伤病情。这些研究结果为辐射损伤病人饮食指导原则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和依据。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173467, 82273577,81730086))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2021-I2M-1-042)的资助。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樊赛军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助理研究员张书琴、博士生尚悦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