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促自组装串联ICD产生原位纳米疫苗用于肿瘤的放射免疫联合治疗
2023年6月1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为第一完成单位在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EISA in tandem with ICD to form in situ nanofiber vaccine for enhanced tumor radioimmunotherapy”的最新研究成果。
放射治疗可以通过诱导肿瘤的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和炎症来产生疫苗效应和重塑肿瘤微环境。然而,由于有限的抗原呈递、免疫抑制微环境和肿瘤内的慢性炎症,单纯放疗不足以引起全身性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策略和方法来推动放疗衍生的抗肿瘤效果。
基于此,刘鉴峰团队提出了一种酶促自组装(EISA)串联放疗诱导的ICD来产生原位纳米疫苗用于肿瘤放射免疫联合治疗的新策略。随着放疗后肿瘤细胞ICD的发生,多肽分子经碱性磷酸酶催化后,在肿瘤细胞周围自组装形成纤维状纳米结构,实现对于自体抗原的捕获和包封。利用自组装肽的佐剂和抗原缓释性能,使得纳米纤维疫苗有效地增加了抗原在淋巴结中的积聚和抗原呈递细胞的交叉呈递。此外,多肽对COX-2表达的抑制促进了M2-巨噬细胞向M1的重极化,减少Tregs和MDSCs的数量,实现了对肿瘤微环境的重塑。纳米疫苗与放射治疗联用对4T1肿瘤的治疗效果较单独放疗显著增强,并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该研究提供了一种极简而有前景的原位纳米疫苗策略,为肿瘤的放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资助。硕士研究生罗黉婧为论文第一作者,刘鉴峰研究员和王忠彦副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hm.20230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