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预防医学会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 2021年放射卫生全国学术会议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2-08-17 文 / 发布人: 图 / 发布人:
文字:

10月30日,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和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联合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联合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分子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的2021年放射卫生全国学术会议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第二台加速器开机仪式在重庆盛大开幕。大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收录会议论文摘要204篇。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中华预防医学会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副所长樊赛军教授致辞,他对前来参会的嘉宾们表达了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表示会议能够顺利召开实属不易,这得益于专家们的鼎力支持和各位同仁的积极参与,会议筹备组和会务组的精心准备和安排。他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进一步推进全国放射卫生工作可持续的发展和本领域的学术交流,加强重庆地区乃至西部地区的放射卫生和肿瘤放射治疗专业人才团队建设。

随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大刚书记致辞,王书记对本次会议的如期召开和第二台加速器开机仪式的顺利启动表示祝贺,他希望加强肿瘤放射治疗的放射卫生与防护领域最新成果的交流,加强重庆市放射治疗和放射卫生学科优秀人才的培养。强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第二台加速器的投入使用,势必为重庆市肿瘤患者带来更精准、更快速、更先进的放疗服务,造福社会。

       上午的学术报告邀请了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刘强教授、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辐射安全所骆志平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红志教授、陆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复合伤研究所李蓉教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周伟教授、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大伟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刘玉龙教授、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党旭红教授出席授课,就“中国X射线诊断工作者队列肿瘤效应研究”、“日本福岛核事故废水排放的影响简析”、“放射治疗物理技术进展”、“纳米材料与放射医学的交叉研究”、“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免疫治疗进展”、“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服131I后体内活度变化及剂量水平”、“局部放射损伤的救治实践和策略”、“神经多肽对电子线致大鼠皮肤损伤创面愈合影响的病理学研究”八个方面展开了精彩学术交流。大会共同主席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疗科杨镇洲主任对上午的报告进行了总结。

       中午进行了卫星会议,特邀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谢启超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任精华教授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余娴教授分别作了主题为“久经考验,续写传奇”、“CSCO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规范化管理指南(2021)更新解读”、“中性粒细胞NETs促肿瘤术后远处转移的机制与转化研究”的精彩学术交流报告。

       下午的学术报告邀请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刘建香教授、医科达(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金建学总监、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崔凤梅教授、吉林大学魏威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杨志勇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樊赛军教授分别作了主题为“氡及其子体致健康影响的研究”、“基于4DCBCT影像引导的原发性肺癌及肺寡转移癌SBRT临床应用进展”、“促进核沾染创面愈合的水凝胶PCECA plus的研制和功能研究”、“M6a甲基化在辐射诱导肺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质子笔形束放疗和运动靶区治疗管理”和“如何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放射医学”的精彩学术报告。

       樊赛军教授作大会闭幕总结,他表示本次大会具有几个特点,专家报告内容丰富且精彩纷呈;报告人大部分都是工作在放射卫生和肿瘤放射治疗一线的中青年的专家、学者和医生;线上参会人多,超过2.51万人次;本次大会为放射卫生工作者和肿瘤放射治疗医务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学习交流平台,吸收知识的机会和交流机会,将促进放射卫生工作者和医务工作者的服务水平和科研能力提升。他强调放射卫生的发展也必须适应多学科协作的要求,要了解非本领域的进展,扩大视野、博闻强识、融合创新,做新一代的传承者,通过多学科交叉合作推动放射卫生工作的新发展和提升。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将以更丰富的形式组织放射卫生行业工作者开展进一步科研交流合作,工作经验分享,技能培训,共同进步,为国家核事业发展发挥技术支持、人才保障和智库作用。最后,他再一次感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疗科杨镇洲主任领导的团队,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依托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秘书处以及会议赞助商对本次会议给予的大力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