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2010年部、省级科学技术奖

发布时间:2010-08-11 文 / 发布人: 图 / 发布人:
文字:

获奖

时间

完成人员

(前五名,含合作人员)

奖项名称

1978年

环境样品中锶-90分析方法的研究

刘国藩

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

1978年

钋-210的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苏龙能、王守亮、黄星辉、韩佩珍、诸洪达

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

1978年

中子活化分析法测定食品中钍含量

苏龙能、刘国栋

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

1978年

铀矿放射性剂量对矿工健康影响十年观察

张景源、王燮华、徐秀凤、姜会侠、曲绪禄

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

1978年

关于急性放射病某些机制的研究

 

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

 

(1) 急性放射病的出血机制

华 光、庆太平、陆如山、李志旺、王汝勤

 

 

(2) 5-羟色胺与急性放射病

陆如山、庆太平、王正森、宋小英、李桂荣

 

 

(3) 备解素系统与急性放射病

庆太平、陆如山、徐承熊、李志旺

 

1978年

热释光剂量仪

戴洪臣、袁石林、宋世均、吴大可、刘孟彝

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

1978年

14C-标记核酸衍生物的合成

田淑浩、王进通、陆丽仪、张秀文、王海青

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1978年

4-14C葛根苷元的合成

蒲瑞章

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1978年

标记固醇类激素合成

王世真、王海青、田淑浩、顾梅英

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1978年

高本底地区居民健康状况调查

(参加部分工作)

* 徐竞英、张荷清、赵 蓉、张良安、吴大可

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1978年

急性辐射损伤防护剂——抗放利

宋小英、宋永良、李淑珍、李美佳、胡 璧

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1978年

全标记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毓景华、刘承斌、靳万荣、裴俊功、李文惠

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1978年

炔雌醇对急性放射损伤的防治

赵堂富、李志旺、徐承熊、杨凤桐、赵云庭

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1978年

石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饶尔昌、杨泽铨、李松年、白世泽

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1978年

食品放射卫生标准及放射性检验方法

的制订

张景源、刘景忠、、诸洪达、刘国藩、官宜彬

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1978年

《同位素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中应用》

王世真、林 汉

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1978年

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规定的研究和制订

郑钧正

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1978年

用放射性131I标记胆固醇

王世真、刘承斌

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1978年

中医活血化瘀治则的研究

(参加部分工作)

* 林汉、靳万荣

四川省省级奖

1979年

炔雌醇对急性放射损伤的防治

赵堂富、李志旺、徐承熊、杨凤桐、赵云庭

四川省医药卫生科研成果二等奖

1980年

海产食品放射性调查

刘国藩、苏龙能、黄星辉、韩佩珍、姜会侠

卫生部科技成果乙级奖

1980年

苦参素升白作用的研究

张凯元、张荷清、杨泽铨、白世泽、饶尔昌

卫生部科技成果乙级奖

1981年

医用X线工作者剂量与效应关系的研究

刘景忠、王继先、张良安、官宜彬、周继文

卫生部科技成果乙级奖

1981年

抗霉新药石花酊、石花提取物3,5-二羟基甲苯、石花泡腾片研究

饶尔昌、杨泽铨、李松年、白世泽、李淑珍

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四等奖

1982年

JRG-III型热释光剂量仪及LiF-HS型热释光剂量计

戴洪臣、袁石林、宋世均、吴大可、孙福印

卫生部科技成果乙级奖

1982年

深层培养银耳多糖

(参加生物实验部分)

* 赵堂富、徐承熊、李志旺、谢 放、赵云庭

国家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四等奖

1982年

褐云玛瑙螺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及分布转移规律

诸洪达、李 建、黄兴辉、宋焕文、张景源

广东省医药卫生科研成果四等奖

1983年

16α-溴代雌酚酮-3甲醚的研究

赵堂富、谢 放、赵云庭、罗翠华、王素钦

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

1983年

食品中放射物质限制量标准

张景源、刘国藩、诸洪达、韩佩珍、黄星辉

国家标准局科技成果四等奖

1985年

广东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居民

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参加部分工作)

* 徐竞英、赵蓉、张荷清、张良安、吴大可

卫生部科技成果甲级奖

1985年

我国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受照剂量

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刘景忠、王继先、张良安、张景源、赵文正

卫生部科技成果乙级奖

1986年

重症肝炎治疗及机理研究

(负责生物实验部分)

* 王汝勤

天津市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

1988年

生物样品微量元素的NAA和PIXE分析法

及其在生物医学中应用

刘国栋、赵启仁、刘秀明、苏龙能、刘承斌

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8年

我国食品中放射性含量调查及

居民食入所致内剂量估算

张景源、诸洪达、韩佩珍、黄星辉、王守亮

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8年

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研究

郑钧正、张志兴、张丹凤、刘广云

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8年

镭同位素的分析测定及其应用

诸洪达、林炳兴、陆龙根、赵万成、李 建

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8年

北京市主要医疗照射频率和剂量调查及

所致公众剂量负担的评价

贾德林、吴 毅、孙福印、王进时、郑钧正

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9年

全国医疗照射频度和剂量水平研究

张良安、张景源、贾德林、强志永、包秀兰

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9年

高压放电对生态影响

(参加部分工作)

* 张良安、苑淑渝、赵文正、吴美羔

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0年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陈文霞、陆毅

《国外医学》质量评比二等奖

1991年

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标准

郑钧正、张志兴、石汝法、夏连季

“七五”期间国家标准优秀奖

1991年

重症肝炎治疗及疗效机理的研究

(承担生物实验部分)

* 王汝勤、王秀成、刘淑华、李伟、金月英

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1年

GB8279-87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标准

郑钧正、张志兴、石汝法、夏连季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2年

TC-A001型ACF高效防护口罩

王燮华、李孝忠、李淑珍、王永富、王守亮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92年

GB8281-87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刘力群、王敬英、贾德林、徐秀凤

天津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3年

单克隆抗体、抗体、蛋白质和多肽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研究及其应用

林汉、田 毅、张一泉、朱锡霞、秦秋平

国家教育委员会

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3年

液体闪烁计数测量方法及应用研究

杨守礼、赵启仁、林 汉、李文惠

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3年

中国总膳食研究

(负责放射性核素分题)

* 诸洪达、王守亮、王道平、曾秀君、孟玮

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3年

测量125I放射性活度的相加峰符合法

姜会侠、赵永成、赵 岩、郝 军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93年

应用定性分析直肠粘液中β-GGNAc筛检结肠直肠癌

穆传杰、李世生、刘炳辰、田中伟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94年

防中子辐射材料和防护服及生产设备的研究(参加部分工作)

* 赵文正

中国纺织总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年

血清降钙素放射免疫测定及临床应用

陈昆明、张墨玲、孙贵连、韩佩珍、李建民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95年

TC-A001型ACF降低卷烟中有毒物质的研究

李淑珍、王守亮、李孝忠、诸洪达、金月英

天津市科学技术 进步三等奖

1995年

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评价

及其质量控制体系的研究

张良安、张文艺、苑淑渝、常贺新、宋世均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5年

乳过氧化物酶放射性碘标记蛋白质和多肽技术及标记成套试剂的开发

李怀芬、牛惠生、袁明月、毓景华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96年

防霉保鲜剂TBZ工艺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应用

王荣先、李松年、施培基、庄湘莲、陈艾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96年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限制浓度和检验方法

两项国家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诸洪达、韩佩珍、雷尊成、黄星辉、沙连茂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8年

《使用后装放射治疗源的基本要求》研究和制定

孙福印、郑钧正、焦 玲、王玉珂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99年

F蛋白放射免疫分析的研究

李怀芬、牛惠生、段 红、袁明月、黄勇智

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99年

F蛋白放射免疫分析的研究

李怀芬、牛惠生、段 红、袁明月、张福华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99年

以国产试剂为基础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的研究和应用

赵启仁、李美佳、张福华、陈艾、庄湘莲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9年

中国人膳食组成及食入元素和

放射性核素摄入量研究

诸洪达、高俊全、尹协瑜、王守亮、刘国栋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99年

国家标准《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剂量估算规范》的研究和制定

贾德林、张良安、戴光复、孙凯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99年

体外溶栓放射分析

牛惠生、李怀芬、杨 熠、赵专友、王映兰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0年

中国参考人研究

王继先、陈如松、诸洪达、李本孝、赵永昌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0年

X射线诊断中受检者放射卫生防护系列标准

及相关防护用品研究

郑钧正、张志兴、张 刚、卢正福、陈少平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0年

地热水应用中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王燮华、郝军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0年

《临床核医学中患者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的研究和制定

郑钧正、卢正福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0年

左甲状腺素钠及其片剂的研制

田淑浩、田 原、张秀文、何继华、王进通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1年

云锡矿工肺癌氡病因学研究(负责部分工作)

* 张景源、王燮华、黄星辉、杨和理、戴光复

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1年

《X、g、b射线和电子束所致眼晶体剂量估算规范》研究和制定

贾德林、孙凯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1年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脏器动度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姜恩海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2年

中国参考人研究——建立中国人基本解剖生理和参数参考值

王继先、陈如松、诸洪达、李本孝、赵永昌

中华医学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2年

辐射抗性小鼠IRM-2的培育与应用研究

周继文、王月英、岳井银、吴红英、李进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2年

牙齿颌骨钙利用实验研究

牛惠生、李怀芬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3年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研究

赵启仁、李美佳、张福华、陈艾、庄湘莲

中华医学科学技术三等奖

2003年

《X、g射线和中子所致皮肤损伤的剂量估算规范》研究和制定

贾德林、孙凯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4年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及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研制

姜恩海、陈子齐、贾德林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4年

人血清瘦素放射免疫分析法的建立

韩佩珍、赵明辉、张春明、王德芝、潘学继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4年

食品放射性检验镅-241测定

刘书田、刘庆芬、诸洪达、杨大延、赵永成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5年

核和放射事故剂量重建方法的研究

张文艺、张良安、戴光复、武权、苑淑渝

中华医学科学技术三等奖

2005年

X射线诊断的系列防护标准与相关放射防护用品的研制与推广应用

* 卢正福

中华医学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5年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陆毅、王晓凤、闵莹

卫生部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三等奖

2007年

放射损伤机理、救治及诊断标准体系研究与建立

姜恩海、邢志伟、王晓光、姜立平、赵欣然

中华预防医学奖二等奖

2007年

放射性口腔疾病诊断及生物剂量估算标准研究

姜恩海、王知权、曹永珍、江波、王晓光

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7年

GPA基因分析用于预测环境苯致癌危害的研究

赵永成、王继先、樊体强、刘强、李克秋

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08年

中国成年男子元素摄入量和人体含量及其辐射防护应用研究

诸洪达、武权、刘庆芬、樊体强、王继先

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8年

E838治疗肿瘤放化疗白细胞减少症及伍用于白血病交替半身照射治疗的研究

张良安、王月英、刘强、周则卫、沈秀

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09年

银耳多糖药效学研究及制备工艺技术

徐文清、沈秀、杨福军、刘培勋

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年

核与放射突发事件医学救治研究及系列标准建立

姜恩海、邢志伟、佘义

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09年

核与放射突发事件医学救治研究及系列标准建立

姜恩海、邢志伟、佘义

中华预防医学奖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0年

基于应激反应基因建立辐射生物剂量快速估算方法及其应用

樊飞跃、刘强、杜利清、王彦、佘义

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