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所第九期实验室技能培训圆满落幕
为提升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强化实验室安全意识,2025年3月17日至20日,放射所第九期实验室技能培训在学术报告厅顺利举行,为2023级和2024级全体学生带来了一场丰富的科研盛宴。此次培训涵盖了安全培训、实验仪器使用规则、医药卫生领域法规政策解读、前沿技术讲座与实践操作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验技能,为科研新生夯实专业基础,助力学术成长。
3月17日,培训在刘强副所长的开班讲话中拉开序幕,实验室安全是本次培训的重点之一。课程特别设置《化学实验室安全操作》《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安全培训》等专题,系统讲解实验室安全与应急处理,化学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和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安全培训。魏会强老师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生动阐释安全规范的重要性,强调了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为学生未来的科研工作保驾护航。实验仪器中心郭江洪老师详细介绍了实验仪器中心的预约和使用规则,为学生后续的实验操作提供了清晰的指引,确保学生后续实验安全有序进行。
本次培训课程设置丰富,兼顾前沿技术与基础知识。理论部分聚焦重点问题,拓展学生科研视野的同时启发思考。宁洪鑫老师分享了药物分析技术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李祎亮老师深入解读新药研究法规政策,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龙伟老师从中印边境简史出发,为同学们进行了思想层面的教育。张俊玲老师讲解了电离辐射组织器官损伤模型的建立,李德冠老师分享了流式细胞术在造血系统辐射损伤中的应用,崔明老师探讨了肠道微生物与放射损伤的关系,赵瑜老师则深入剖析了辐射与DNA损伤的机制。这些内容紧贴科研实际需求,为同学们的实验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除基础理论课程,本次培训还包含大量的实践操作。实践操作环节聚焦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放射性标记实验等核心技能。刘强老师围绕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展开讲座,详细讲解了其在放射生物学中的应用,以及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实验技术。随后,指导学生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刘鉴峰老师开展了放射技术的医学应用讲座,在理论层面为学生们讲解放射技术的应用。樊慧蓉老师聚焦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在药物代谢动力学(DMPK)领域的应用,为大家详细讲解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在DMPK研究中的原理、方法、应用案例以及最新研究进展等内容,为药学专业同学提供课题相关研究新工具。张玉民老师为大家详细讲解放射性标记实验等核心技能知识。随后,刘金剑老师负责放射性标记实验操作的指导,通过上下午的分段教学,让学生充分掌握了该技术的操作要点。通过“理论+实操”模式深化学生对技术的掌握。
通过此次培训,学生们对放射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操作技能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为今后开展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