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推动中国放射医学体系建设与发展——首届中国放射医学大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2-06-06 文 / 发布人: 图 / 发布人:
文字:

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布局一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加强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医疗健康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努力把中国医学科学院建设成为我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基地”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放射医学在国家核安全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全面谋划行业发展布局,以“推动中国放射医学体系建设与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放射医学大会”于2022年6月4日在线上召开。 

会议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的介绍视频中拉开序幕。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防原医学与病理学家程天民院士,苏州大学医学院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院长、放射化学家柴之芳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王建冬副司长,生态环境部辐射源安全监管司邹冰处长以及国家原子能机构董保同副主任线上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会上,王辰院校长作了《推动中国放射医学体系建设与发展》的主旨报告。王辰指出,“环境友好”是健康概念范畴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核能是人类改变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核技术深刻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放射无处不在,核技术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推动着医药、能源、武器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应该特别关注的环境问题、职业问题、健康问题、管理问题等诸多风险,放射性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保护状况、专业能力、对国家的责任等都是重大的问题。目前在核能、核技术、医疗、教学、科研等多领域还与国际存在较大差距,放射医学研究还存在“核与辐射损伤‘促、防、诊、控、治、康’支撑体系建设”、“核与辐射损伤靶效应、脱靶效应、遗传效应等的基础研究”、“不同类型电离辐射源的生物效应研究”等9个方面的问题,要从多学科体系、人才队伍、机构建设、产业、管理体系与法律法规政策等方面不断推动放射医学发展,强调“核与放射医学事大,要有人替国家操心做事,事要想细做实”。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赵宪庚院士就我国医用同位素自主供给与放射性药物创新研发作专题主旨报告;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王建冬副司长、国家核应急响应技术支持中心孙志刚处长和国家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周启甫副主任作大会报告,分别从放射卫生、核工业、核医学等不同角度为我国放射医学体系的完善出谋划策。 

于金明院士、郑静晨院士、詹启敏院士、王锐院士和夏佳文院士围绕放射肿瘤学、灾害医学、临床医学、药物驱动的肿瘤放疗以及重离子治疗肿瘤技术等放射医学医疗领域的发展和展望作深入探讨;苏旭教授对我国放射医学学科发展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孙全富教授、程涛教授、杜金洲教授、王军平教授、曹建平教授和樊赛军教授围绕我国核应急、核救治以及福岛核事故与海洋环境、放射复合伤、放射医学人才培养、放射工作人员数据监测与健康管理等议题,为国防、海洋污染、核应急、核技术等领域放射医学体系的建设与发展献计献策。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副院校长姚建红主持。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王健伟、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副所长樊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科技委主任周平坤担任大会报告主持人。本次大会得到了全国放射医学界广大专家学者的关注与支持,逾3.31万人次线上观看了大会直播。

大会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承办,国家核安全局、国家原子能机构、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医学健康研究院协办。

目前,我国正由核大国向核强国迈进,面临着新的发展,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本次会议集贤聚智、同思共为,必将有力推进放射医学融合向纵深、以高质量发展,满足“促、防、诊、控、治、康”多元化需求,在践行“健康中国”战略中展现更大作为。

文/卢志娟、高艳春

图/高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