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研究员荣获亚洲辐射研究协会“杰出贡献奖”
近日,亚洲辐射研究协会公布了新一届“杰出贡献奖”和“青年科学家奖”评选结果,我所刘强研究员荣获“杰出贡献奖”,这是我所科研人员首次获得该奖项。刘强研究员在2013年曾荣获该协会颁发的“青年科学家奖”,本次又斩获“杰出贡献奖”,成为了我国放射医学领域为数不多同时获此两项殊荣的科学家之一。既是个人荣誉,也是集体荣光,为提高我所在国际放射医学领域的影响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杰出贡献奖”和“青年科学家奖”由亚洲辐射研究协会每四年评选一次,每个奖项获奖名额不超过4个。在近年的评选中,我国放射医学领域共有2人获杰出贡献奖、3人获青年科学家奖。
获此殊荣是我所科研团队多年努力和积淀的结果,刘强研究员带领团队在辐射研究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发现NRF2不依赖于其转录因子功能,直接促进DNA损伤修复的新功能,并找到NRF2与ATR的结合位点位于其AAD结构域,为探索辐射导致DNA损伤修复的新机制提供了重要基础;主持开展我国医用X射线工作者队列的随访工作,研究结果多次被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的权威出版物引用,为国际相关领域研究作出了中国贡献。在职业性放射性肿瘤的病因判断中提供了我国本土的职业性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效应数据,打破了以往依靠国外相关数据的壁垒;此外,在辐射事故应急工作中,探索了单细胞凝胶电泳和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等诊治新方法,同时在多次辐射事故的远期效应随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伤员的健康指导和相关标准的研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刘强研究员现任我所辐射损伤效应研究室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系副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重大协同创新项目首席科学家,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天津市突出贡献专家。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亚洲辐射研究协会“青年科学家”奖、中国毒理学会全国优秀青年科技奖、第十二届天津市青年科技奖提名奖和天津市教育工会劳动竞赛示范岗称号等荣誉获得者,多次被评为北京协和医学院优秀教师。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核学会核应急医学分会副理事长,天津市血液与再生医学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细胞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辐射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副总编,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国家自然基金委等项目的评审专家,多个SCI杂志的客座编辑和审稿人。
刘强研究员主要从事辐射损伤效应、机制及其诊治研究、低剂量辐射暴露人群健康效应研究和肿瘤放疗基础研究。主持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在Intensive Care Med和Nucleic Acids Res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4项,制修订国家或行业标准5项,著作和译著5部,获中央军委、天津市、中华医学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共计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