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放射所成功举办2023年度天津市放射医学与分子核医学重点实验室学委会年会暨环境医学论坛

发布时间:2024-04-15 文 / 发布人:刘宝娜 图 / 发布人:高嘉玮
文字:

2024年4月12日,天津市放射医学与分子核医学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学委会年会暨环境医学论坛在放射所报告厅成功举办。重点实验室学委会主任詹启敏院士为大会致辞,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张永学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王嘉东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刘思金教授、复旦大学邵春林教授、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程震教授、安徽大学吴李君教授、天津医科大学刘洪亮教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院赵国平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江大卫教授和天津医科大学的彭鑫博士,以及放射所所长周家喜、党委书记张剑虹、副所长刘强、副所长刘鉴峰以及放射所全体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会议。

重点实验室学委会主任詹启敏院士为大会致辞。詹院士希望重点实验室加快布局核药、放射性相关环境医学等领域,进一步融入天津市及医科院的整体发展规划,努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和使用,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张剑虹书记在致辞表示,放射所始终重视天津市放射医学与分子核医学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未来将进一步发挥中央驻津科研院所的源头创新作用,推动重点实验室和放射所高质量发展。她再次感谢天津市科技局一直以来对重点实验室和放射所的支持与帮助,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周家喜所长在致辞中讲到,重点实验室走过了20年的历程,离不开天津市各界领导和重点实验室原主任樊赛军教授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放射所党政领导班子有信心将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更好!

随后,重点实验室主任刘鉴峰副所长从重点实验室基本情况、承担国家与天津市任务、科研工作整体概况、科研与成果转化亮点、科研支撑等方面向大会作了2023年度重点实验室工作汇报。他强调,2024年重点实验室要在提升承担国家任务能力、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学科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下功夫、促提升。

赵瑜、刘伦涛、崔明、黄帆四位重点实验室青年科研骨干分别汇报了在重点实验室支持取得的工作成绩。随后,与会专家就重点实验室发展方向与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专家们肯定了重点实验室在过去一年的发展和来年的工作规划,并强调重点实验室要积极拓展与医院的合作,争取成立国家级平台;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指导青年科研人员凝练聚焦具体科学问题,在某一个关键问题上深耕细作,做事做成。

学术交流环节8位专家分别从放射医学、核医学与环境医学领域作了精彩的报告。程震教授就全球放射性药物的发展现状、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及课题组基于小分子的原创放射性药物研发工作做了深入的交流;刘思金教授重点讲述了空气颗粒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并强调核素标记示踪技术在颗粒污染物毒理学研究方面的关键作用;张永学教授系统梳理了我国核医学仪器、核素与放射性药物市场现状与瓶颈,指出智能化诊疗和诊疗一体化是核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邵春林教授以胶质瘤放射抵抗为主题,详细介绍了对放疗抵抗关键靶点的筛选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江大卫教授介绍基于核酸的核药在体内外的性质及成药性,为核药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赵国平教授介绍了课题组筛选放射损伤新标志物的工作,重点讲述了线粒体中的放射驱动基因;刘洪亮处长介绍了环境医学的发展历程,以及课题组在高氟高碘水的治病机制、治理方案以及政府决策上的系列工作。彭鑫博士讲述了其团队在PI3K抑制剂改进和抵抗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程震教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刘思金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张永学教授

复旦大学邵春林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江大卫教授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院赵国平教授

天津市卫健委科技教育处刘洪亮教处长

天津医科大学彭鑫博士

最后,刘鉴峰副所长代表重点实验室感谢各位专家的精彩报告,以及给与重点实验室在发展建设以及人才培养上的建议和指导。刘鉴峰副所长殷切希望更多的青年科研人员和研究生能够珍惜每一次学术会议,积极参加学术活动,拓宽科学视野,丰富科研经验。

2024年是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成立65周年,也是天津市放射医学与分子核医学重点实验室成立20周年的重要时刻。放射所将进一步发挥中央驻津科研院所的源头创新作用,坚持科技创新和人才建设,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努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重点实验室高质量发展,为天津市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贡献放射所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