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放射医学与分子核医学重点实验室召开2017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
2018年6月19日上午,天津市放射医学与分子核医学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2017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我所学术报告厅召开。
会议特邀天津药物研究院释药技术与药代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昌孝院士、南开大学药学院院长杨诚教授、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邵春林研究员、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副院长郑虹教授、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孙际宾研究员、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鲁远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核医学科主任何作祥教授莅临指导,党委书记张剑虹、副所长樊赛军、各科室主任及部分科研人员出席会议。
(与会专家合影留念)
在刘昌孝院士的主持下,会议听取了实验室主任樊赛军教授关于2017年度的工作总结汇报,并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会专家充分肯定实验室在过去的一年里所取得的进展和成绩,一致认为:在市科委的领导和推动下,在我所的精心组织下,实验室2017年度继续瞄准国内外放射医学与分子核医学前沿,突出自身优势,深入开展了肠道辐射损伤防护、救治与康复技术研究,着力提高了核与辐射损伤生物剂量估算能力,重点加强了低能放射性核素标记及药物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平台、肿瘤放射治疗增敏药物筛选与研发平台建设,实验室定位准确,方向设置合理,严格按照建设计划和任务要求开展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在条件建设、基础设施、科研立项、研究成果、人才引进、研究生培养、国际合作、开放课题和管理措施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
经过与会专家集体讨论,形成如下建议:
(1)核安全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重大刚性需求,也是放射所作为国家院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建议实验室在保持现有放射医学、核辐射救治等学科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和队伍建设,在最大程度上整合优势资源,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各相关院所,筹备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
(2)随着肿瘤发病率的日益增长,核医学已成为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核医学诊断基本采用18F作为放射性标记物质,建议实验室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结合,根据临床需求,探索开发14C等其他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核医学诊断的可行性和实操性。
(3)低能电子加速器是核技术应用的重要分支,也是实验室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议实验室规划设计建造低能电子加速器。
(4)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是创新发展的两翼,建议实验室继续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向青少年和公众大力宣传普及核科学知识,同时增强核科普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和长效性。
党委书记张剑虹代表我所对与会专家的鼓励和建议表示感谢,并表示我所作为依托单位将一如既往全力支持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为维护国家核安全、促进核能高效发展及和平利用做出应有的贡献。
会后,与会专家共同参观了天津青少年核科学教育基地。
(与会专家共同参观天津青少年核科学教育基地)
戴嘉骏/文
任春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