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天津基地)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部署,在以我所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部分部门为依托,于2007年成立”国家级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治基地(天津基地)”,并挂靠在我所开展工作。国家级救治基地的任务是:承担全国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医疗救治支援任务,开展人员所受辐射照射剂量的监测和健康影响的评估,以及特别重大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的现场指导;开展辐射损伤救治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救治基地的主要任务为:
1、中重度辐射损伤病人的应急救治;
2、严重内污染病人的应急救治;
3、应急救治储备性技术的科学研究;
4、省市级救治基地的技术指导和支援;
5、承担所在市的应急救治任务,当地不另建省市级救治基地。
基地分共分为六个主要的业务部门,其中,损伤病人剂量检测及评估、放射损伤预防及救治药物、内污染检测级病人救治、放射性污染检测及清除等四个部门建立在我所内,重度放射损伤病人骨髓移植和中重度放射损伤病人救治等两个部门建立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内。
基地内软硬件条件实力雄厚。硬件方面,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卫生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所领导和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基地建设已经日趋完善。现已建成完成内污染无菌层流病房、体表污染洗消房、放射病临床救治及剂量检测等多个救治及科研项目。基本实现了集核事故医学救治和检测剂量研究于一身的综合性救治基地。
基地现有的检测设备包括:全自动染色体分析仪、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α、β测量仪、表面污染仪、EPR谱仪、全身测量仪等。软件方面,基地已经完成剂量重建计算机方法、核和放射事故剂量重建的直接测量方法、受照人员临床救治方法等相关课题的研究,并已把相关研究成果制作成了软件,方便今后对受照人员的剂量评估和诊断。
除此之外,基地还拥有一支医疗水平高、科研能力好、且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其中,拥有正研究员职称17人,拥有副研究员职称9人,共占总人数的55.3%。他们分布在基地下属的各个工作岗位上,为基地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基地自成立之日,本着救死扶伤,保卫人民生命安全不受侵害,不辱国家使命的宗旨,先后多次承担并圆满完成国家核事故医学应急保障任务。特别是2007年,基地参加了为保障2008年奥运会顺利召开而举行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救援演练,并顺利的完成了各项救援任务,受到领导和同行的好评。并根据上级指示,成功研制出“人体体表放射性核素污染洗消箱”,为保障奥运会的召开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基地将以核事故医学应急为中心开展多个项目研究,承担国家或地方政府交付的各项核辐射救治及防护任务。不辱国家使命,为保卫人民生命安全,科学利用核资源,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自己的贡献。
预约联系电话:022-85683046